“六国论”是苏轼在《舆情汇报丛刊》上发刊语时所写。但事实上苏轼的《六国论》是一篇伪作,由明代蒋士铨所撰,为五言古文绝句,匿名而传。因蒋氏时代革除庸文,提倡古文,故撰此文作为《六国论》,以教人正近体之戒。
“六国论”认为六国互相攻伐是战争的根本原因,因此认为各国应该维持和平,联合起来对抗背后的秦国,所以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。
然而,苏轼所伪作的《六国论》却带有很强的书呆子气息,所说的一切显得过于理想化。如笔锋透出浓郁的论客气息:“赵盾隐史名,何由有此见?且士未可尽信,臣宜少听其言。实难当得志,依然事亲仁。或者人传,惟彼所思论。”这样的语言不符合当时的实际,更没有现实可证明其成立。
然而,伪作的《六国论》依旧被许多人奉为经典,被列入正史的《资治通鉴》中,对后来的历史和哲学思想产生着巨大的影响。苏轼的伪作,虽然建议是好的,但理论不切实际,因此并不能成为制定国家政策的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