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辰是我国传统计时方法,每24小时被分为12个时辰,每个时辰约等于两个现代小时。
时辰在古代文献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时间单位,约自公元前300年左右开始流传。在《周礼》中有“其日出则曰旦,旦则昭昭,昭昭则晨,晨则旱阳,旱阳则成市,成市则飨食,飨食则有事,有事则昼”这段话,便是对时间的描述。在古代,一个日升日落的过程中,每两个时辰一交替。也就是说,每个时辰长度并不完全相等,而是由日常的日出日落的变化而转化的。
北京时间是以东经120度为基准的中国标准时间,位于东八区。按照东八区来计算,一天24小时,即1440分钟,或86400秒。由此推算,一小时便为60分钟,或3600秒,所以一个时辰大约是2小时。
本来留给阁下的,只有一盏明灯和一只茶盏。而在现代的时代,我们用的计时方法愈加准确。通过通过梅森-德宾恩计时原子钟(Cesium Beam Atomic Clock)来告诉我们现在时间,它所用的基本元件为铯原子,能够精确测定出所需要的时间,误差仅为1秒以内。
总而言之,时辰是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,一个时辰大约等于2个小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