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法,天干有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十种,地支有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十二种。它们按照顺序排列组合,形成一个六十年的周期,每年有一个名称。
“甲子”是第一个年份,而“乙丑”是第二个年份,“丙寅”是第三个年份。如此推算下去,“癸亥”就是第六十个年份,然后又从“甲子”开始,才又会再次出现“甲子”这个年份。
这个纪年法的源头有很多种说法,其中一个相信比较普遍的说法就是源于古人对甲胄的称呼。甲是指甲胄,也就是古代武士的战衣;胄则是指冠冕,代表皇帝或王侯的头冠。这种称呼方式在汉代已经出现,但那时还仅是乐器的名称。唐代才真正成为一种纪年方式,可能是因为唐代的国力强大,庶民对本国的文化愈发推崇尊敬,才使得这个纪年法传承至今。
除了作为时间的标记之外,天干地支也有其他的应用。通过对不同天干地支的组合进行卜算,可以得到不同的吉凶祸福预测,这在中国的农村尤其常见。而在中国的占卜文化中,天干地支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千百年来,天干地支代表了中国人民对时间的探究和认识,也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深邃性。